说啥呢? 其实对于电影本身真的没啥好说的,有条件的去看IMAX+3D,没条件的看普通3D,剩下没条件的去创造条件到电影院看。
不在电影院看《Avatar》就等于没看过!
鼓吹完大家为美帝国贡献GDP之后,来谈谈Avatar背后的故事吧。
作为技术人员,研究一下电影背后的有关技术的话题,还是很有意思的。《Avatar》所带来的震撼是科技的进步!
为了能百分百的表现潘多拉这个奇绝的梦幻世界,卡梅隆使用了三项突破性技术:虚拟摄像技术、表情抓取,和联合数字立体摄影机(fusion camera system)。 虚拟摄像机技术目前为止还主要用于3D虚拟世界游戏,比如《塞尔达传说》系列游戏,游戏者控制虚拟世界中自己的人工智能体,将人物行为信息实时双向反馈,人物所处的三维立体环境随着其动作位置变化实时发生变化。在《阿凡达》中,演员佩戴无数感应器进行“行动抓取”,电脑对抓取的数据直接进行处理,将其所代表的虚拟人物按预制比例直接显示在监控器上,从而使导演能实时观测虚拟人物与虚拟电子潘多拉世界的交互效果。 表情抓取指抓取演员表情的电脑图形技术。卡梅隆在洛杉矶的Playa Vista建立了一个比一般表演抓取工作室大5倍的专门舞台(the volume),安装了120个固定摄像头,全角度抓取演员表演的全部信息;扮演Na'vi人的演员同时佩戴一个特制的帽子,由一部微型摄像机详细记录其在表演中面部表情的一切变化。卡梅隆希望借此传输95%的演员表演和面部表情信息到他或她的数码虚拟人物身上。结果便是无比逼真的成像效果,观众完全无法区别真人与虚拟人物的交互。 (http://www.popularmechanics.com/technology/industry/4339457.html) 联合数字立体摄影机则是导演卡梅隆和数字摄像技术创新者,摄像师Vince Page共同开创的3D立体摄像系统。此系统使用两台索尼HDC-F950 高清摄像镜头,如同人的左右眼一样距离大约70毫米同时拍摄,随着人物距离镜头远近的变化自动调整左右两个镜头之间的距离,并将数据传回相应的EVS XT[2]成像处理系统进行合成,制造出最类似人眼的立体景深感受。联合数字立体摄影机如今已被广泛用于了不少3D电影的拍摄,包括卡梅隆自己使用同一技术拍摄的3D纪录片《深海异形》。 (http://video.google.com/videoplay?docid=-241532803911842846#) 没有这三项技术创新就没有那种身临其境的潘多拉星体验,观众就不能切身体会那种神秘、迤逦、瑰奇,不能感受身骑龙鸟翱翔的速度、不能领会漫游夜森林的色彩,不能感知生命之树的呼吸与呢喃。而这一切的感受都是属于影院的,是确保故事逼真情感真切的关键。
作为程序员,当看到 Fenng 的这篇文章 制作《阿凡达》特效的超级计算机时,我的心加速跳动了几下。
是 Linux!
HP Cluster Platform 3000BL 集群平台作为其解决方案, 操作系统是 Linux!
看到了吧,研究和使用Linux是大有前途的,可大(大型集群)、可小(嵌入式),作为程序员的你,赶紧加入这趟Linux高铁吧!